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研究
1.1引言
石油、天然气和煤等一次性能源日益枯竭,再生能源将逐渐成为人类使用的主体能源,近年来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得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也使用电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在已有的很多种电源中,如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都是直流电源,当需要这些电源向交流负载供电时,就需要把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供负载使用,这种把直流电变回交流电的过程,就是逆变。逆变电源就是这种能进行电能转换的装置。 功率半导体器件是逆变电源的关键部件,经历了从不控型、半控型到全控型的过程,现已进入到高频化、大容量、易驱动模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它的发展代表了逆变技术的发展,一般认为,逆变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1956~1980年为传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开关器件以低速器件为主,逆变器的开关频率较低,波形改善以多重叠加为主,体积重量较大,逆变效率低,正弦波逆变器开始出现。 1980年到现在为高频化新技术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开关器件以高速器件为主,逆变器的开关频率较高,波形改善以PWM(Pulse.WidmModulation,脉宽调制)为主,体积重量小,逆变效率高,正弦逆变技术发展日趋完善。 现在看来影响逆变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PWM软开关技术 逆变器的脉宽调制(PWM)技术早在晶闸管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正弦脉宽调制(SPWM)在全控型器件出现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种技术是用一种参考波(通常是正弦波,有时也用阶梯波或方波等)为“调制波”,而以N倍于调制波频率的正三角波或锯齿波为“载波”。由于正三角波或锯齿波的上下宽度是线性变化的波形,因此它与调制波相交时,就可以得到一组幅值相等,而宽度正比于调制波函数值的矩形脉冲序列来等效调制波。用开关量取代模拟量,并通过对逆变器开关管的通断控制,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因为当调制波为正弦波时,输出矩形脉冲序列的脉冲宽度按正弦函数规律变化,因此,这种调制技术通常又称为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 随着大功率高频全控开关器件大量出现,逆变器的PWM控制技术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微处理器用于实现PWM控制技术后,使得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方法能够应用于逆变器的PWM控制,大大提高了现代逆变器的性能。而且由于采用了数字电路实现PWM控制,使得逆变器的控制电路简化,稳定性提高,逆变器的数字化控制已成为逆变器发展的主流。 PWM软开关逆变技术是当今电力电子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实现电力电子技术高频化的最佳途径,也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研究工作。它的研究对于逆变器性能的提高和进一步推广应用,以及对电力电子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逆变器的发展方向之一。但这里必须指出,软开关并不是没有损耗的,它只是把开关器件本身的一部分开关损耗转移到了为实现软开关而附加的谐振电路中的谐振元件上,总量上可能有所减少。 软开关逆变技术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实现PWM软开关技术,也就是将软开关技术引进到PWM逆变器中,使它既能保持原来的优点,又能实现软开关工作。为此,必须把LC与开关器件组成一个谐振网络,使PWM逆变器只有在开关切换过程中才产生谐振,实现开关的零电压开通和关断,一般工作情况下则不发生谐振,以保持PWM逆变器工作特点。 (2)数字化控制技术 逆变电源的数字化极大地简化了硬件电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控制精度,这是现代逆变技术发展的趋势。 但这数字化并不是简单地指在系统中应用了数字器件,如单片机等,而是指整个系统的控制都是由数字器件(主要指微处理器)的计算算法和控制算法来完成。为了与数字化相适应,各种各样的逆变电源离散控制方法纷纷涌现,包括数字PD控制、无差拍控制、数字滑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有力地推动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的发展。
2 SPWM的产生及常用拓扑结构介绍
2.1 PWM 原理及产生方法 2.1.1PWM原理 正弦波脉冲调制的控制思想是利用开关元件来控制线路,按一定的规律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从而在逆变器的输出端获得一组等幅、等距而不等宽的脉冲序列。其脉冲基本上按正弦分布,以此脉冲列来等效正弦电压波,又称SPWM波。
2.1.2 等效面积法 面积等效法是产生脉宽调制波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把一个正弦波的每个半周分成N等分,这样就可把正弦半波看成由N个彼此相连的脉冲所组成的波形,如图2-1所示的脉冲序列。这样,由N个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所组成的波形与正弦波的正半周等效,正弦波的负半周也可用相同的方法来等效。 根据正弦波划分的模块等效成矩形的面积S,计算出高脉冲的时间。 M= 调制深度,Us直流电源电压,脉冲面积:S=M*U S=W/M*
2.1.3 自然采样法 自然采样法的基本原则是直接根据正弦波与三角波的交点来确定脉冲宽度和间隔时间,其PWM波的自然采样法波形图如图所示。 自然采样法直接通过
电力系统变电站和调度所的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管理设备有的是单相交流供电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不能长时间停电的。普通UPS设备因受内置蓄电池容量的限制,供电时间比较有限,而直流操作电源所带的蓄电池容量一般都比较大,所以需要一套逆变电源将直流电逆变成单相交流电。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经历了晶闸管(SCR)、可关断晶闸管(GTO)、晶体管(BJT)、绝缘栅晶闸管(IGBT)等阶段。目前正向着大容量、高频率、易驱动、低损耗、模块化、复合化方向发展,与其他电力电子器件相比,IGBT具有高可靠性、驱动简单、保护容易、不用缓冲电路和开关频率高等特点,为了达到这些高性能,采用了许多用于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如外延技术、离子注入、精细光刻等。 IGBT最大的优点是无论在导通状态还是短路状态都可以承受电流冲击。它的并联不成问题,由于本身的关键延迟很短,其串联也容易。尽管IGBT模块在大功率应用中非常广泛,但其有限的负载循环次数使其可靠性成了问题,其主要失效机理是阴极引线焊点开路和焊点较低的疲劳强度,另外,绝缘材料的缺陷也是一个问题。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与此同时对变压变频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逆变器输出波形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稳态精度高;二是动态性能好。因此,研究开发既简单又具有优良动、静态性能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现有的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产品中,为了得到SPWM波,一般都采用双极性调制技术。该调制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它的4个功率管都工作在较高频率(载波频率),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开关损耗,开关频率越高,损耗越大。本文针对正弦波输出变压变频电源SPWM调制方式及数字化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以TMS320F240数字信号处理器为主控芯片,以期得到一种较理想的调制方法,实现逆变电源变压、变频输出。
1.2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逆变器也称逆变电源,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能的变能装置,是太阳能、风力发电中一个重要部件。随着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逆变技术也从通过直流电动机——交流发电机的旋转方式逆变技术,发展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晶闸管逆变技术,而二十一世纪的逆变技术多数采用了MOSFET、IGBT、GTO、IGCT、MCT等多种先进且易于控制的功率器件,控制电路也从模拟集成电路发展到单片机控制甚至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各种现代控制理论如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先进控制理论和算法也大量应用于逆变领域。其应用领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从毫瓦级的液晶背光板逆变电路到百兆瓦级的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从日常生活的变频空调、变频冰箱到航空领域的机载设备;从使用常规化石能源的火力发电设备到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太阳能风力发电设备,都少不了逆变电源。毋须怀疑,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新型功率器件的发展,逆变装置也将向着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性能指标更优越的方向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逆变器的定义
逆变器室通过半导体功率开关的开通和关断作用,把直流电源转变成交流电能的一种变换装置,是整流变换的逆过程。
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正弦波逆变器,另一类是方波逆变器。正弦波逆变器输出的是同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网一样甚至更好的正弦波交流电,因为它不存在电网中的电磁污染。方波逆变器输出的则是质量较差的方波交流电,其正向最大值到负向最大值几乎在同时产生,这样,对负载和逆变器本身造成剧烈的不稳定影响。同时,其负载能力差,仅为额定负载的40-60%,不能带感性负载(详细解释见下条)。如所带的负载过大,方波电流中包含的三次谐波成分将使流入负载中的容性电流增大,严重时会损坏负载的电源滤波电容。针对上述缺点,近年来出现了准正弦波(或称改良正弦波、修正正弦波、模拟正弦波等等)逆变器,其输出波形从正向最大值到负向最大值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使用效果有所改善,但准正弦波的波形仍然是由折线组成,属于方波范畴,连续性不好。总括来说,正弦波逆变器提供高质量的交流电,能够带动任何种类的负载,但技术要求和成本均高。准正弦波逆变器可以满足我们大部分的用电需求,效率高,噪音小,售价适中,因而成为市场中的主流产品。方波逆变器的制作采用简易的多谐振荡器,其技术属于50年代的水平,将逐渐退出市场。 |